七夕近在眼前,昆明的鮮花市場再一次迎來銷量井噴。花商們集聚花市,摩拳擦掌開始了新一波市場營銷。與此同時,作為一年兩大情人節標配的玫瑰花價格也是節節攀升,批發價普遍比平日上漲了一倍以上,零售價更是翻著倍上漲。眾多商家早在一周前就開始“備課”,推出各類特色品種和優惠活動,鮮花預訂量逐日遞增,七夕“浪漫大戰”已然打響。但如何把握消費趨勢,洞察用戶行為,也成為商家需要加緊修煉的功課之一。
【市場走訪】
消費激增 致花市堵車
“不好意思,我在去鬥南花市的路上,之後再回復你。”晚上8點多,看到記者在微信上的問題後,王箐邊朝鬥南花市方向趕邊給記者留言。她的Miss Rosa法式花藝工作室這兩天也進入忙碌期。不少和她一樣的花店店主或批發商,這幾天都處于“不是在花市、就是在去花市的路上”的狀態。
而從8月21日起,昆明鬥南花市就堵成了“一鍋粥”,電動車、面包車、小轎車、貨車在雨水中艱難地進進出出,但這絲毫未降低浪漫經濟帶來的消費氛圍,不少來進貨的經銷商都要忙到淩晨五六點才能睡覺,而這種情況通常要持續到七夕當天。
“平時8點半才開市,市場外圍的配花和葉材區域的人寥若晨星,但最近七夕將至,天還沒黑,大概六七點,很多採購員就開始訂貨了,不提前下手的話,根本拿不到好花。” 知名媒體“鮮花花藝”首席顧問瀾楓,在他的朋友圈裏這樣描述七夕前的花市盛況。
【成交走勢】
“浪漫經濟”讓花價翻番
“今年雲南雨水多,不少種植基地被淹,對玫瑰花的産量有一定影響,所以今年七夕,價格比往年高了20%~30%。”花雨軒工作室鮮花經紀人歐陽鑫回憶説,平常A、B級玫瑰的價格每枝在0.8~1元之間,但現在賣到3.5~4元一枝,客戶喜歡的紅拂、蝴蝶粉這類玫瑰品種更是飆到了6~7元一枝。而歐陽鑫還要負責把鮮花完好地運輸到省外,平時3元多一公斤的運費也隨著花價水漲船高變成了10元一公斤,一公斤也就大約承重20枝(1扎)玫瑰。即使如此,8月23日一天,歐陽鑫就銷售了5000~6000扎。
今年瀾楓的鮮花店主打新娘玫瑰,超大99朵紅玫瑰大花束售價860元。“很多人以為是進口玫瑰,其實是本地産的。今年才上市就供不應求,直接搶到缺貨,很多花商都拍不到,每天只有幾批進行拍賣,價格也從節前一扎20元左右直接翻了4倍,現在趨近80~90元一扎。”
“8月24日、25日連續兩天,每日交易量都不低于700萬枝,平時就是300萬枝左右,從七夕前一個星期左右至今,交易中心已經交易了接近5000萬枝鮮花,其中玫瑰佔比高達93%。”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近日交易量激增,全省玫瑰上市量的70%都來自這裏,負責人告訴記者,從8月19日開漲,玫瑰就從均價0.85元/枝一路攀升到1.1~1.2元/枝。
【市場前景】
七夕鮮花銷售完勝“2·14”
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,近年來,七夕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“高度認可”,甚至有網友呼吁,讓“西方情人節”為中國“傳統愛情”讓路。商家也開始想方設法營造氣氛,引導市場消費,培養七夕商機。而這,在鮮花市場上最能一窺端倪。瀾楓認為:“總體來説,‘2·14’比較官方一些,情侶的購買意識更高,但這兩年的‘2·14’時間都不太令人滿意,大部分都是春節期間。”
市民張代文剛在網上給女友下了一束玫瑰訂單,他告訴記者,除了“2·14”容易與春節撞車外,天氣不如七夕也是他更喜歡中國情人節的一個原因。“氣候舒適,衣著輕便漂亮,可以安排的室外節目也多。”
在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的統計數據中,今年“2·14”期間日交易量最高在600萬枝左右,相比當下七夕700萬枝的成績,七夕的鮮花市場顯然已經有了一些異軍突起的勢頭。“七夕有‘逆襲’的勢頭大約是3年前開始的,目前七夕的整體鮮花交易量已經高于‘2·14’情人節8%。”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。
而昆明薈蔚花卉有限公司負責人素超提供了一組對比數據——“2·14”時公司鮮花進口量為4~5噸,而七夕則增長到了5噸,也從一個側面證實了七夕的商業潛力。
【出路觀察】
日常消費釋放巨大空間
節日經濟帶來的花市利好有目共睹,但不少花藝師以及花店店主説起一年兩個情人節都直搖頭。賣得好的是這樣:“每次過過節忙成狗,通宵好幾夜,感覺自己要暴富。于是節日一過關門大睡三天三夜,醒來後數錢,竟然沒掙幾個。”一位店主在網上留言。賣得不好則是:“以前2元一朵的紅玫瑰現在1元一朵買的人都很少。一星期前進的百合到現在還沒有賣出去,銷量很差。”西園路幸福花卉店主周先生説起來心有戚戚。
“每到情人節,看著鬥南花拍中心那個大轉盤隨機波動的價格,心情也跟著上下波動。一下子從平時十多元急速飆升到七八十元1扎的玫瑰,比股市行情走得更為猛!要是賣的成品花禮也能幾倍的漲價多好。開價太貴買的人寥寥無幾,太便宜了自己只能虧得一塌糊涂,然後嘗遍吃老底的痛!”瀾楓在朋友圈裏寫下這段話,得到一群同行的心酸點讚。
“消費水平在上漲,花店從業者也在逐級增加,市場競爭激烈,很多省外的同行留言跟我説,七夕一個單都沒有,有些傳統花店相繼倒閉了。雖然我們節日盈利大概比平時多兩三倍,但平時也會整天一個單都沒有。”
從往年數據看來,雲南的花卉種植仍處于節日導向型模式,其中的局限性讓從業人員更加認識到,隨著家庭消費所佔的市場份額增大,節慶期間集中採購的勢頭會相對減弱,靠“大小情人節”賭一把的種植模式亟需轉變。
日常鮮花消費趨勢的遞增讓瀾楓、王箐等花藝師意識到,隨著資本的快速涌入與消費升級浪潮的來臨,讓鮮花成為一種全新的消費方式迅速滲透。中國雖然是世界上七大鮮切花消費大國之一,但人均年消費數量仍不到兩枝。這也足以證明,目前來説中國鮮花消費依然是以禮品為主,日常鮮花還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可釋放。“以往花店盈利大的增長點和突破點集中于大的節假日,未來我們會更加側重將鮮花作為日常消費。”王箐告訴記者。(記者 歐陽小抒 實習生 胡世芳 文 記者 龍宇丹 楊崢 攝)